最近,在城阳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医生接诊了不少病毒感染恢复期的患者,感觉耳朵像被棉花塞住了一样,有时还会耳痛,听不清楚,检查后才知道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以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被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期患者感染康复后为什么会引起这种疾病的发生呢?
城阳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杨栋介绍,近期在门诊上最多见的就是分泌性中耳炎,表现为耳朵听不清、闷堵感、听力下降、部分患者出现耳鸣等症状。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在于鼻子和耳朵中间有根管道叫咽鼓管,咽鼓管不通畅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近期由于感染病毒后,患者出现鼻塞、嗓子肿痛、咳嗽、咳痰等症状,会导致鼻腔内引流不畅、不当的擤鼻涕动作,炎症很容易窜进中耳,另一方面病毒和细菌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产出积液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一般遵循抗炎、抗感染,促进液体的排出,更进一步如果耳朵出现胶冻状等情况,需要做个小手术把液体吸出来。
杨栋介绍,如果患者出现听力问题,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者出现耳朵耳鸣、头晕等情况,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千万不要自行拿棉签捅耳朵,这样反而会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