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9点10分,城阳区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城阳区大部分街道将出现37度以上高温天气,局部可达39度以上,面对高温天气,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急诊科近两天也接诊了几例中暑的患者,这些患者大多数从事户外工作或玩耍时出现中暑症状,病情较为凶险。同时在近期相关的媒体报道中也出现过因高温天气导致凶险性热射病发生的病例。
夏季的高温不仅仅是季节的转换信号,更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隐患,面对上蒸下煮,热的发烫的高温天气,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热痉挛、热衰竭(热晕厥)、热射病,其中热射病就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市民朋友们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警惕热射病的发生。
中暑与热射病有何区别?
中暑的症状由轻到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
在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超过38.0 ℃。
轻症中暑:
出现面色潮红、苍白、烦躁、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快、血压偏低、体温轻度升高。
重症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及热射病三型。在高温作业环境下活动,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注意了,比如肌肉疼痛或抽搐、无汗、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甚至休克,可发展为热射病。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占中暑的8.6%~18.0%。其死亡率可高达70%-80%。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42℃甚至更高。
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汗液中损失了人体不能缺少的无机盐离子,是热痉挛的主要发病机理。热痉挛主要表现为四肢肌肉群游走性痉挛,肌肉痉挛时发生剧烈疼痛。热痉挛可以单独发生,或者与热射病同时发生。一般而言,单纯性热痉挛的患者体温升高不明显。
热衰竭: 热衰竭多发生在体质虚弱、过度疲劳、老年人或有慢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主要症状为:突感全身不适, 头晕, 目眩,呼吸困难。主要体症为:脸色苍白, 嘴唇发紫, 皮肤湿凉,脉搏快而弱, 血压低, 中心体温不高或正常 。
热射病:热射病又称为体温过高综合征,包括热性发热和日射病。其主要特点是体温高达40℃以上,最高可达42℃。这种热症多发生于健康的青壮年。热射病的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目眩、耳鸣、严重口渴和恶心等,此谓热射病前驱症状;接着发生呕吐,全身软弱,呼吸快而浅,皮肤有汗或无汗。热射病的症状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前驱症状之后,可能突然停止出汗,此时体温急剧升高,可能伴有呕吐、肌肉痉挛直至昏迷。主要体征可见:瞳孔缩小,膝跳反射和瞳孔反射减弱或消失,脉搏微弱且不规则,甚至出现不规则的呼吸,这是非常危险的象征。
热射病预警4信号:
烫:自觉身体发烫(从内向外发热)
晃:异常疲倦、行走不稳
晕:头晕、意识模糊、抽搐
乱:出现脸白、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高风险人群有哪些呢?
并非所有人都同等面临热射病的风险,特定群体需要格外小心:
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体弱者、儿童、孕妇;
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脏病、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等患者;
服用某些影响体温调节药物者:如抗胆碱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环卫工人、交警、建筑工人、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
超重或低体重者:身体质量指数(BMI)>25 或<18.5。
如何预防热射病呢?
1.及时补充水分:口渴想喝水时,说明体内缺水量已经达到体重的2%。如持续超过体重的2%,极易发生中暑甚至热射病。可以喝糖水、盐水或凉绿豆汤、凉山楂汁、金银花茶、菊花茶等。避免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品。
2.外出前做好防暑准备:高温天气里尽量避免外出。一定要外出时,尽量避开10时-16时左右(太阳短波辐射最强时间),出门前半小时涂防晒霜。尽量多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射。出门备遮阳帽、太阳伞等装备。如需较长时间外出,应备上充足的水,有条件可以随身携带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
3.受热后禁止“快速冷却”:炎热夏天外出归来,把空调电扇温度调的很低,或者立即冲凉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4.避免车内高温危害:即便是在22℃的凉爽天气里、给车窗开条缝,车内温度也能够在1小时内达到 40多度。注意车内高温,选择合适的停车位置,使用遮阳板,打开空调通风。特别注意不要将婴幼儿或儿童单独留在车里。
5.适应性训练:高温环境下锻炼应循序渐进,初夏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对于需在高温下工作的人员,应逐步增加工作强度,让身体适应。不提倡生病时户外训练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