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是青岛市医疗卫生C类重点学科,目前妇产科现有普通床位111张,重症监护病房床位10张,医护人员119名,副主任护师3人,硕士护理研究生1名。2017年产科护理被城阳区卫健局评为区重点学科,年门诊量153017人次,近三年年均分娩量为6500人次,居青岛市第四位。产科是青岛市医疗卫生B类重点学科,青岛市胎儿监护培训中心,城阳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以护士为主导的护理工作模式
1.快速反应团队RRT促进质量持续改进:早期察觉病人病情恶化并快速做出反应能够改善婴幼儿和成年病人的结局。护士根据预见性评估表和专门制定的《预警处理流程》,综合考虑各评分系统和内科系统启动 RRT 的标准,决定是否通知医生;近3年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资料中,病人病情变化30分钟内给予有效救治300余例,有效干预及救治成功率达100%。
2.自然哺育法:评估“母亲-—婴儿—乳房”母乳喂养系统,提供个性化指导,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为生命早期黄金1000天以及孩子一生健康提供支持保障。母乳喂养是关系婴儿和母亲终生健康的大事,为促进全区母乳喂养状况,科室开展的公益项目《“乳”保赤子志愿服务项目》被列为城阳区志愿服务项目。
3.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极大的提高了高危儿的抢救与管理水平,使窒息新生儿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复苏抢救。
4.助产士门诊:为新手及有困惑的孕妇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增强了孕产妇的保健、孕育、生产知识,有效维系医患关系的融洽,同时减缓了产科门诊的就诊压力,降低了各种医疗纠纷的发生,极大提高了全区自然分娩率。
5.“互联网+”宣教模式:二维码宣教、健康指导微信小视频、出院后微信回访服务群、问卷星满意度调查等利用互联网手段开展的健康宣教,以及叙事护理等沟通技巧、沟通模式的广泛应用,达到医护、护患都满意的双赢效果。
多年来妇产科护理积极创新探索,用优质的护理服务守护广大母婴安全。2012年被授予“青岛市优质护理示范病房”,2013年被评为“青岛市母婴床旁护理示范病房”,2011年至今评为“青岛市青年文明号”,2014年青岛市首家荣获“山东省群众满意预防接种室”,开展的“新生儿智护训练项目”和“产后腹部按摩项目”为青岛市首家。共完成课题2项,1项曾获山东省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奖。市卫健委课题1项,区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27篇,专著7部,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多次在山东省、青岛市会议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