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首页 > 护理天地 > 护理文化
护理故事 | 竭尽全力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里的暖心故事
来源:护理文化     时间:2024-11-01     浏览次数:671  次
    

这里是无家人陪护的病房,这里有众多监护设备连接着、维持着个体生命,这里有着严谨规范的护理制度,按需不间断排痰、每两小时翻身、喂水喂药输液、刷牙洗脸、处理大小便......每个护士认真重复着高强度的工作,记录着患者每时每刻的微小变化。“2床苏醒了”“5床嘴唇能动了”“7床反映今天送来的饭菜有点咸”,她们会雀跃欢呼会相互鼓励。奇迹会发生,活着就有希望,她们是默默守护在病人身旁的温暖力量,她们就是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护士。

   

    不久前,科室里的一次病例交流,潘虹护士的一次分享引起了所有在场人员的动容。工作里的日日夜夜,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正是这一个个生命的重启,也给到了护理人员无穷的动力,她们甘做一丝微光,让患者借着这缕光亮,走出黑暗的泥沼,重新步入生活的正轨,去拥抱冉冉升起的太阳。

 

 入院抢救 精心治疗与护理

 2023年12月的一天,科室里紧急转入一名车祸患者——83岁高龄的赵大爷,血迹斑驳,大口呼吸面色发紫,氧饱和度一度降到了60%,抢救第一步,医护人员立马给予患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由于车祸比较严重,患者被确诊为多发骨折、脑挫伤、呼吸衰竭,入院后颅内有出血症状。

 

 潘虹今年36岁,从事重症护理工作已经13年,是赵大爷的责任护士,对于每天患者的病情进展、医嘱变化、护理记录、交接班工作格外上心,不断进行总结与反馈。在此后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终于拔除了气管导管。

 

 在患者的每日基础护理之中,倾注了护士们的大量心血。从最初经过鼻饲给予肠道营养、胃部喂养到后来慢慢地能够直接喝水、进食流食,时间就这样悄然流过,康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张婷婷护士每天为大爷进行口腔清理的时候,会仔仔细细地刷牙,会陪大爷轻声细语地说话,擦洗干净脸和身体,运用气压治疗仪进行腿部按摩治疗,不断评估着患者感受,随时调整着可耐受的脉冲压力参数,促进患者不断恢复肢体功能。


新的问题出现 大家迎难而上


一切发展向好,新的问题出现了,拔管后患者无法说话,出现了认知语言障碍。这让潘虹的心猛地一沉,立马与同事们一起讨论研究,并邀请神经外科、康复科的医师会诊,原来是长期插管再加上脑挫伤导致的。接下来就是攻克语言这一关。

 大家纷纷查阅资料、各种文献,集中进行汇总分析寻找可行性的治疗方法。此时患者因为无法交流,变得烦躁不安,睡眠不好外还经常无缘由踹床,语言康复迫在眉睫。目的明确之后,大家共同行动。

赵鸽护士在与家属的积极沟通之中,了解了大爷的生活习惯与兴趣爱好,并用MP3将家属们想说的话录了下来,大爷的儿子还写了好几张卡片。赵鸽每天进到病房的时候会为大爷循环播放家人的话语,念一念卡片上的话语,给大爷看卡片上字迹,再后来,家属录了很多的视频让护士选择合适的时间给大爷播放。

原来,赵大爷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后,一直看不到自己的家人又因为无法说话,难免心生恐惧。通过不断制造声响来寻求过多的关注。“我们每天会同大爷说话,将大爷身处的环境告诉他,一切都有我们在,我们会时刻守护在身边。”患者感受到鼓励与关爱之后,心情平复许多,积极配合治疗。

“一般情况下,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过程中我们会轻松许多,病程也会大为缩短。之前经历的种种不理解都将化为推动治疗护理的不竭动力。”潘虹说道。潘虹从家里拿来了一只带哨子的小黄鸭,自此成为了大爷的特殊呼叫器,只要大爷捏响小鸭子,护士就会立刻过来,

    拿着一本非语言沟通手册,大爷会用手指一指他的想法,沟通变得顺畅起来,大爷也不再烦躁踢床了。

 

特殊的对讲机 坚持不懈的口部操

 在通过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潘虹了解到通过反戴听诊器的方式可以扩大音量加强声音的传导,便迅速在科室推广开来,而听诊器便成了特殊的对讲机。言语状况作为重点交接班事项每日也被详细记录下来。潘虹将几段利用听诊器训练听觉、语言的片段保留下来,视频中能够清晰地看到患者从一开始不能说话但眼角含泪到慢慢嘴唇蠕动能够发出声音到最后能够正常交流说话,观者无不潸然泪下,没有什么比患者一点点恢复健康更让人激动。潘虹回忆起第一次应用对讲机时的场景,大爷先是一愣,而后面带微笑,静静的听着护士一遍又一遍的叫他,虽然他不能回答,但眼角的泪花和颤抖的嘴唇表明,他多么渴望能听到声音,多么期待能开口说话。

 画面中,陈乐乐护士对着听诊器的听诊头说:“爷爷,爷爷,今天天气很好,我们有好多话要跟你讲,你答应一声呗。”“动了,爷爷嘴唇动了!”“爷爷能够小声说要喝水了!”“爷爷问今天是几号,什么时候能够出院。”

 除了“对讲机”的功劳之外,陪患者每天坚持练习口部操同样重要。“爷爷,像我这样向两侧张开嘴巴,再向上张大嘴巴,动一动舌头......”,用于吞咽言语治疗的口腔操,心情好的时候爷爷会配合练习十分钟左右,不爱动的时候则会不予理睬、训练不了几分钟,这也让护士们绞尽脑汁,每天瞅准合适时机便会不间断地进行听诊刺激与口腔锻炼。

 

床头的红色气球 转科前的真诚话语

 临近春节,科室里买来各种颜色的气球。大家将气球吹起,布置在病床周围,过年的仪式感还是不能少的。潘虹将一个红色的气球特意挂在了大爷抬眼能看到地方,李风彩护士拿来一只清理过的气球放到爷爷嘴边,鼓励爷爷将气球吹起来,看来护士们不放过任何一个锻炼大爷肺活量的机会。年三十的时候,医院为工作人员准备了热气腾腾的水饺,潘虹将水饺端到爷爷跟前,爷爷试着吃了一口,便对潘虹说:“你们吃,你们先吃,记得吃饭。”

伴随患者病情一天天的好转,迎来了转入普通病房的日子。这天,潘虹刚进病房,赵大爷便招手示意她过去,并微笑着对她说:“孩子,明天我就转科了,虽然我记不住你的名字,但是我记得住你的模样和声音,你总是那么耐心的待我,谢谢你。你知道吗?当我知道自己在医院,没有家人来看我,我非常害怕,所以总是要水、踢床。”“那天我吐了你一身,你没有嫌弃,却仔仔细细的帮我擦嘴巴、擦脖子,还耐心的告诉我慢慢喝,我知道我自己不该这么样做。你一遍遍地告诉我,这里是监护室,家属不让进来,他们在门口一直等着你呢。”“经历了这一切,我一定要好好的保养身体,争取早日出院,我还想要看到我的孙子孙女们考上大学呢。”......潘虹与赵大爷双双湿红了眼眶。“我愿踮起脚尖努力成为光,一束温暖而有力量的光。绽放着所有的美好,把温暖和光明送给每一位患者。”潘虹将这句话记在了心里,时刻鞭策着自己。

 

转科不久,赵大爷很快就康复出院了,大爷委托孩子们送来了锦旗,表达着不尽的感谢。而在重症监护室,每一天的忙碌中,坚守、乐观、鼓励、真诚、患难与共,都在同步发生着。

 

   “少则几天,多则半年、数年,除了给予完备的治疗之外,最难割舍的是与患者的感情。患者到了重症监护室,我们都会如家人般想尽办法减轻患者的痛苦,重新点燃生的希望。针对每一个患者,我们都会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只为患者更好的感受。”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ICU护士长韩美丽说道。

 

医院不仅承载着患者和家属的重托,也是一个充满温暖、爱和希望的地方,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安慰的轻抚。温暖,看不到摸不着,却让人感受得到。爱,看不到摸不着,却有磁场,传达到一个个身体心理需要被治愈的患者。在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ICU病房内外,见证着太多的悲欢离合,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讲,ICU病房又承担着除去治病救人之外的另外一种意义。而对于这些挥洒热血青春的护理人员而言,她们从不畏惧,不断夯实专业基础,创新护理方法,用心去做好患者康复的每一步,并带去源源不竭的爱的能量。

 

医院概况 | 医院动态 | 科室导航 | 专家介绍 | 就诊指南 | 电子院报 | 护理风采 | 科普知识 | 患者咨询

版权所有 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600号 电话:4001999120

服务监督咨询电话:4001999120(24小时)、17806232767(24小时) 急救电话:120

备案号:鲁ICP备05012440号-1技术支持:| 365健康在线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81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