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芹,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先后被评为城阳区优秀护士长、城阳区三八红旗手标兵、城阳区抗疫先进个人,连续四年被评选为医院年度先进个人。从事护理岗位18年,担任护士长12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及护理团队管理经验,她擅于发现团队成员的闪光点,努力带领团队共同进步。同时,她将临床护理与延伸服务相融合,最大程度为老年患者解决到院就医不便问题,用专业且真诚的服务赢得了患者的肯定。
相比医院其他科室,神经内科病房里大多以老年、且肢体活动受限、甚至大小便无法自理的患者居多。因此,护士们每天除了基础护理以外,生活护理也是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
今年70多岁的患者王女士前不久因二次脑血栓住院治疗,入院时,她身体一侧无法活动,另一侧也只是稍有知觉,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比王女士还年长几岁的老伴只能自己全程陪护。而老伴儿自身也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状况不好,除了能帮老伴看着吊瓶,其他事情只能求助他人。了解到两位老人的难处后,张芹和护理团队将患者的喂饭、擦拭身体、翻身、协助大小便等各种生活护理也“包圆”了。
就这样,在科室的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照顾下,王女士身体明显好转,顺利出院。出院时,老人握着张芹的手,嘴里不停说着“虽然你们不是我的子女,可却让我感受到子女在身旁的温暖,遇到你们,是我们老两口的福气。”
在神经内科,像王女士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的护理周期相对更长,不管是在医院还是回到家中,护理都是非常重要的。拥有十余年临床护理经验的张芹清楚了解患者的需要,理解他们情绪。
在神经内科病房,需要插管的患者比较普遍,“一旦插的管出现位置偏移,插管患者容易烦躁,脱管风险高,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关注,丝毫不能掉以轻心。”护士长张芹介绍。
其中有些患者由于治疗的需要,回到家中依然需要插管,针对这些带着胃管、尿管出院的患者,为解决患者家属反映的更换胃管、尿管不便等问题,张芹挑选护理人员,组成一支小分队,上门为患者更换尿管、胃管,并对家属进行管路护理讲解和指导,以防管路滑脱,张芹还对管路固定贴进行改进,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我认为护理不仅仅是局限于在医院,患者出院的护理问题同样要引起重视,所以我们把护理服务从院内延伸到了院外,这项上门服务也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也是我们打造优质护理服务的进一步体现。”张芹介绍。
从护理基础理论到护理技能操作,从科室各项日常工作到知识健康宣教,从护理病历把关到质控感控检查,一个护士长需要全能的专业能力才能胜任,作为护士长的张芹,不仅自己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护理团队建设也是她日常的主抓工作。在这个14个人的大“家庭”中,作为“管家人”的张芹擅长发现团队每一个成员的优点。“我会根据科室需求进行小组划分,技能小组、质控小组、宣教小组等等,护士们所负责的工作都是他们比较擅长且十分喜欢的,这样一来,大大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被大家认可,也激励着护士们不断前进,成为优秀的自己,也提高了护理团队的整体水平。”张芹说。
疫情三年期间,张芹多次奔赴到防疫一线,发热门诊、方舱医院,她自己也记不清进出了多少次,度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从带队出征到流程、制度的制订,从防护培训到院感质控,从一名护士长回到护理一线,她从未懈怠,为保障患者健康,赢得这场特殊战役的圆满胜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张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位医护工作者在平凡岗位上发挥出的不平凡。未来,她将继续肩负使命,和她的团队带着对护理工作的热忱,做守护着患者生命健康的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