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循着冰心老人笔下的长径幽香,穿花拂叶,走进生机盎然的五月,我们即将迎来“5.12国际护士节”。即日起,我们将展示不同岗位的优秀护理人员,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守护患者的健康。
今天,我们向您介绍的优秀护士是:重症医学科 张晓
张晓,2010年就职于城阳区人民医院,护师,青岛市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城阳区优秀护士、院优秀护士、院先进个人,多次获得医院技能比赛一等奖。
重症医学科,是一个由难以计数的精密仪器武装起来的“世界”,只要留意倾听,就可以听到各种仪器发出的滴滴声响,监护仪上数据的每一个变化都可能预示着一个生命的去与留。重症医学科简称ICU,是医院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心。在这里,医护人员的生活轨迹完全由患者决定。这里的住院患者需要24小时监护,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全部由护士来完成。
张晓,是城阳区人民医院ICU护理团队的一员,从2011年至今的几年时间里,她经历了太多的生死搏斗,也看到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每当争分夺秒地将患者从生死线上拉回时,她的内心都会无比欣慰和感动。 “孩子,先做人,再行医”,在护士这个岗位上,她始终牢记着父母对她的叮咛,时刻记得用自己的真诚去抚平患者心灵的创伤,因此她也拥有了不平凡的人生。
喜欢护士帽,她选择了护士职业
“大爷,喝点水。”“大叔,躺累了吧,咱来翻个身。”ICU里,张晓穿梭在各个病床间,熟练地照护着每一个患者。
今年是张晓在ICU的第9个年头,在这几年中,让她感触最深的,是做ICU护士需要时刻神经紧绷。“重症病人的病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任何的迟缓与疏忽都可能断送一个生命。我们医护人员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细微变化,及时将情况告知医生。”小的时候,因为喜欢那顶护士帽,张晓立志做了护士,刚进ICU时,因为年纪小,对环境不适应,见到呼吸机等设备的时候还有些打怵,压力也很大。“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而且一定得干好。”就这样,张晓通过跟老护士学习,不断克服困难,逐渐能够独当一面。
因为爷爷,她立志坚守在ICU
在张晓来ICU的第四年里,她的爷爷因为消化道出血休克住进了ICU,在大家的奋力抢救下,爷爷睁开了眼睛,可以安详地与大家说话。由于年底医院里文艺演出,张晓作为演出的一员有时不得不抽身去排练,照顾爷爷的时间自然少些。一次半夜,张晓睡不着又走进病房,看到一位值班的老护士握着爷爷的手,而爷爷却熟睡着,她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后来爷爷由于病情恶化还是离开了人世,张晓那时的内心十分悲痛,总觉得亏欠爷爷太多的陪伴。后来她的奶奶跟她说,“孩子不要伤心,你不在的时候,有跟你一样善良的孩子照看着你的爷爷,他很知足,走得安详。”
“身处在这样一支有温度而又神圣的团队里,我的家人也感受到了其中的温暖,就是因为爷爷这件事,我更加坚定了留在ICU的决心,尽自己所能去照顾病人,给病人更多的温暖。”张晓如是说道。
怀着感恩心,与团队共成长
在ICU的这几年,张晓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每次将病人从生死线上拉回,便是她内心最大的安慰。这其中,有辛酸,有紧张,有感动,也有泪水。
曾经ICU里收治了一位外伤导致脑出血的“三无”患者,通过对他精心的治疗与护理,他可以与护理人员简单交流。“记得当时我给了他一个橘子,他慢慢扒开,将橘子分成两半,将多的一半递给我,含糊地说‘你吃你吃’,我当时特别感动。”类似这样温暖的时刻,张晓经历了太多太多。
去年ICU收治了一位复合伤的年轻患者,这位患者意识转清后,极不配合治疗,后来张晓以自己的经验分析与判断,手绘了ICU特色的马斯洛需求沟通卡片(汉语,英文,形象图),当她指到卡片上的家人时,他点了点头。后来与家属沟通得知,他有一个还不足月的孩子,他是想孩子了。由于孩子太小,张晓只能跟家属要了孩子的照片,当他看到孩子照片时,激动的泪水就流了下来。从那天起,他非常配合治疗与护理,直到转出时,他对着张晓说,“谢谢你,落入人间的天使。”
“生命无贵贱,每一条生命都需要我们去珍视。ICU是这支团队,温暖了我,也塑造了现在的我,给予我丰富的知识与技能。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我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断进取,与团队共同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依然会为护士这个平凡而崇高的职业奉献自己的智慧与青春。”张晓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