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首页 > 患者服务 > 健康宣教
《狂飙》高启强得“绝症”?干眼症非绝症,请关注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眼科医生的提醒
来源:专家话健康     时间:2023-02-14     浏览次数:231  次
    

   现如今

   宅在家里追剧、看小说、刷视频、玩游戏的人越来越多

   尤其是疫情期间,手机、电视成为了人们每天雷打不动的固定消遣方式和最好的陪伴

     时间好消遣,日子好打发

   棘洪滩的江阿姨(化名)就是其中一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到晚的看手机,有一种病却悄悄盯上了她......

 

家住城阳区棘洪滩街道的江阿姨,因为患糖尿病多年,担心糖尿病引起眼底视网膜病变,所以每年都要到眼科门诊检查眼底。近日江阿姨因眼部不适到城阳区人民医院眼科门诊检查时, 经过医生的详细问诊,结合病史并给予相关的检查,综合分析,诊断江阿姨患上了干眼症。

听完医生的具体讲解,江阿姨很后悔的说,自己从年前疫情以后就开始宅家手机,电视成了最好的陪伴,偶尔感觉眼睛很干涩,自己总认为是糖尿病所致,谁想是得了“干眼症”。

门诊就诊当天,江阿姨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预约了眼科门诊的干眼熏蒸治疗和睑板腺按摩,经过三个周的持续治疗并有意识减少对电子的使用,江阿姨的干眼症状明显好转。

    

   何为干眼?

   干眼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在我国,干眼的发病率为21%-30%,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高于青少年,是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多,导致泪液的多少,泪液的质量,泪液自然的流动性这三项中任何一项出现异常,都会引起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患者常会出现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视物模糊等症状,这一类的疾病被称为干眼。干眼包括干眼症,干眼病,干眼综合征。若患者没有干眼的其他体征和损害,只需经过休息或短暂应用人工泪液就能恢复正常的干眼,此为干眼症。

 

    眼科专家介绍,目前干眼尚缺乏统一的诊断分类标准,在临床上常根据病因将干眼分为5类,水液不足型干眼,黏蛋白缺乏性干眼,蒸发过强型干眼,泪液动力学分布异常所致干眼和混合性干眼(两种原因以上导致的干眼)。临床最常见的是混合性干眼,而在混合型干眼中常见的原因就是由水液不足型干眼和蒸发过强型干眼导致的干眼。

    干眼的基本病因主要有1.泪液分泌不足,如随年龄增加,泪液分泌减少。某些疾病原因,如患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服用特殊药物,如抗抑郁药,激素替代疗法等。损伤,炎症或射线导致的泪液损伤。2.泪液蒸发过多,包括环境因素,阅读,开车或长时间使用电脑等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眨眼次数减少导致泪液蒸发过多,还有一些眼睑的疾病如睑外翻等。3.泪液成分异常:泪液的由水分,脂质,粘液三层混合而成,其中任何一种成分出现异常都可能导致干眼,如此病例中的江阿姨,因睑板腺堵塞导致脂质分泌异常,油脂分泌不足导致无法在水液层形成一层油花儿,由此导致干眼的发生。

诱发因素包括: 

年龄:5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更高

性别:与雌激素水平有关,女性在怀孕,使用节育器以及更年期时更容易患干眼。

饮食:长期缺乏维生素A 以及Ω-3脂肪酸的人患病率更高

共患病:糖尿病,翼状胬肉,过敏性眼病,角膜屈光手术后和免疫功能缺陷的疾病,

其他原因:空气污染,眼药水滥用,长时间看手机电脑。

 哪些人群易患干眼?

1.学生,上班族,电脑族,低头族等。

2.长期佩戴隐形眼镜或美瞳。

3.经常眼部化妆但卸妆不彻底。

4.滥用眼药水或相关药物。

5.长期在空气干燥或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工作或生活。

 

  干眼的危害

    干眼会累及双眼,典型症状为眼疲劳感,异物感,干涩感,常会伴随眼睑灼烧,刺痛,发红,酸胀,畏光,对光线比较敏感,出现短暂的视力模糊,眨眼后感觉视力改善,感觉眼睛里有黏液。干眼早期仅轻度影响视力,如继续进展可发展为角膜损伤,严重者可出现角膜溃疡,穿孔或继发感染,甚至形成瘢痕,影响视力。

   

得了干眼,我们应该怎么做? 

对于治疗方法,专家介绍,目前干眼症的治疗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根除。主要有眼部熏蒸,雾化,热敷,配合睑板腺按摩,严格按照眼科医生给予的眼药水处方用药。三分治七分养,在干眼的治疗过程中除了规范治疗尤其要注意养护,学生党等注意20-20-20用眼法则,按时作息,减少熬夜,在注意力集中时注意增加眨眼的频率,不用手揉眼睛,适当热敷,尽量选择框架眼镜,若非要选择隐形眼镜,尽量选用日抛或月抛,保持眼部清洁,不要滥用眼药水,用电子产品时注意视线与电子屏幕之间的高度。

医院概况 | 医院动态 | 科室导航 | 专家介绍 | 就诊指南 | 电子院报 | 护理风采 | 科普知识 | 患者咨询

版权所有 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600号 电话:4001999120

服务咨询电话:4001999120(24小时) 急救电话:120

备案号:鲁ICP备05012440号-1技术支持:| 365健康在线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81号

站长统计